记录上海老城厢居民自发组织的城市记忆保护行动

上海花千坊龙凤
清晨七点,86岁的周阿婆已经在豫园附近的石库门里弄支起了"记忆茶摊"。茶桌上摆放的老式收音机,其实是经过改造的录音设备。"来喝茶的都要讲个故事",她笑着展示已经收集的300多段邻里口述录音。墙上悬挂的智能相框,正循环播放着居民们提供的家庭老照片。
最具特色的是"声音地图"项目。在城隍庙周边,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就能听到对应位置的历史故事;田子坊的工作室里,年轻人正将老匠人的技艺制作成VR教学课程。最新启动的"时光胶囊"计划,邀请居民将代表个人记忆的物品存入社区博物馆,每件展品都配有专属的数字故事卡。
"这是最鲜活的城市档案",文化学者在调研笔记中写道。而每天穿梭在弄堂里的快递小哥只是看着手机导航——系统自动标注了哪些老建筑需要特别保护,他知道这些数据正在编织城市的记忆密码。
end
爱上海同城4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