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历时半年跟踪调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,走访上海青浦、江苏吴江、浙江嘉善等15个重点区域,结合生态环境部最新监测数据,揭秘跨行政区生态治理的"中国方案"。

爱上海419论坛
【主笔记者 周墨】在太浦河沪苏浙交界处的水质自动监测站,三地环保部门正通过"生态云"平台共享实时数据。这个看似普通的监测点,记录着长三角水质联保的突破性进展——2025年上半年,跨界断面水质Ⅲ类及以上比例达92%,较示范区成立前提升37个百分点。
生态治理的"化学反应"正在持续发酵。在青浦金泽镇的"蓝色珠链"工程现场,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:通过联合实施的湿地修复项目,区域碳汇能力提升2.3万吨/年,相当于1.5个世纪公园的固碳量。"我们首创的'碳汇银行'机制,让吴江的工业减排量可以抵扣嘉善的生态补偿金。"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负责人解释道。
更具示范意义的是制度创新突破。在示范区内首个跨省域光伏项目中,记者了解到上海电力设计院的BIPV技术方案,正通过"绿色技术交易市场"向周边城市输出。这种"技术+资本+政策"的打包服务模式,已促成17个新能源项目落地,年减碳量相当于2.4个佘山森林公园的碳吸收能力。
(全文共计3927字,含生态工程案例21个、制度创新12项、碳汇数据可视化图谱5组)
上海私人外卖工作室联系方式